杉木桩存储场地的合理规划直接影响木材质量与使用寿命,需满足以下要求:
1. 场地选址要求
存储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的区域,避免低洼积水导致木材受潮腐烂。周边需远离化工厂、垃圾场等污染源,防止化学物质侵蚀木材纤维。场地需具备平坦开阔空间,便于分类堆放及运输车辆通行。同时,需与明火作业区保持20米以上安全距离,配备消防栓、灭火器等防火设施。
2. 地面处理规范
地面需铺设15-20cm碎石层或混凝土硬化,形成防潮隔离层。杉木桩堆放时应使用30cm以上高度的木质垫架或混凝土墩,确保底部通风。场地四周需开挖排水沟(宽度≥40cm,深度≥30cm),保持0.5%以上排水坡度,雨季积水深度不得超过垫架高度。
3. 科学堆放管理
采用分层交叉式堆垛法,每层用5cm厚木条间隔,垛间保留1.2-1.5m通道。堆垛高度不超过3米,长材与短材分区存放。保持30%-40%的自然通风率,顶部覆盖遮阳网(透光率≤70%)避免暴晒开裂,雨雪天气加盖防水篷布时应预留侧面通风口。
4. 环境监控措施
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,控制环境湿度在55%-65%区间,温度不超过35℃。每月进行1次虫害检查,发现蛀孔立即使用熏蒸剂处理。每季度翻垛1次调整受压面,长期存储(超过6个月)需涂刷木材防腐剂。配备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,防范及火灾隐患。
合理规范的存储可降低5%-8%的木材损耗率,延长杉木桩使用寿命2-3年,建议建立标准化管理台账,记录入库时间、检测结果及维护情况。
